2025年2月初,寒风裹挟着长江水汽,62岁的涂建华伫立在重庆朝天门码头,眺望滚滚东去的江水。三十年前,他还是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;四年之前,他还位列重庆首富。如今,他却站在人生的低谷,曾经的辉煌如同江水般奔流而去,只留下无尽的唏嘘。
这跌宕起伏的人生,始于1963年重庆一个贫困家庭。16岁那年,涂建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,进入中梁山煤矿,捧起了那个年代令人艳羡的“铁饭碗”。然而,命运的残酷却在1983年降临。一场突如其来的矿难,夺走了他年轻的活力,也夺走了他赖以生存的“铁饭碗”,20岁的他,带着一身伤痛和微薄的工伤赔偿金,离开了熟悉的矿井,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创业之路。
在重庆九龙坡滩子口,他租下几间破旧的厂房,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摸索。从金属拉丝厂到纸巾厂,从预制构件厂到塑料橡胶厂,他尝试着各种赚钱的途径,却屡战屡败。但这十年并非一无所获,“十年磨一剑”,他总结道,“虽然没赚到钱,却摸清了做生意的门道”。
展开剩余74%1993年,三十而立的涂建华将目光锁定在蓬勃发展的摩托车行业,毅然创办了隆鑫交通机械厂。滩子口那间破旧的厂房,成为了他帝国的起点;几台二手设备,是他全部的家当;不到二十名工人,是他最忠实的伙伴。他废寝忘食地拆解进口发动机,不惜重金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,凭借着“土法炼钢”的精神,研制出了隆鑫的第一台发动机。
奇迹在1994年悄然发生。隆鑫发动机一炮而红,当年销量高达7万台,销售额突破1.6亿元,净利润达到5000万元。1998年,第一辆隆鑫摩托车正式下线,标志着隆鑫正式进军摩托车整车领域。
涂建华深谙营销之道,他精准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。1999年,他斥资1666万元冠名重庆足球队,借力足球的热潮提升品牌知名度,球队更是在当年勇夺越南“胡志明杯”冠军,为隆鑫赢得了巨大的声誉。2000年,他请来国际巨星成龙代言子品牌“劲隆”,广告铺天盖地,席卷全国各大电视台,隆鑫摩托车迅速家喻户晓。
到2004年,隆鑫发动机年产量突破百万台,跃居全国第二;摩托车销量也跻身全国前五,重庆占全国摩托车产量60%,涂建华与力帆尹明善、宗申左宗申并称为“摩帮三杰”,一时风头无两。
2003年,涂建华成立隆鑫控股,开启了多元化扩张之路。2012年,隆鑫通用成功上市,首日股价暴涨44%;2014年,瀚华金控在香港上市,隆鑫控股更是相继收购了丰华股份、齐合环保等上市公司,版图不断扩张。
房地产领域的进军更是如日中天。2005年,隆鑫地产一口气推出四个楼盘,单日销售额突破8亿元;2006年至2011年,连续六年位列重庆房地产企业第四名,土地储备近万亩。彼时,涂建华豪言壮语:“三年销售额突破百亿,2013年在香港上市!”
2014年,涂建华站在人生巅峰,身家高达120亿元,接替金科黄红云出任渝商投资集团董事长,被誉为“重庆民企盟主”,风光无限。
然而,危机却潜伏在这光环的背后。2014年,涂建华将隆鑫地产以60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一家国企,但资金却迟迟未能到账,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为了填补资金缺口,隆鑫开始疯狂举债,最终债务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。2018年首次出现10亿元债务逾期;2019年10月,15亿元股权质押违约彻底引爆了危机。2019年底逾期债务达24.89亿元,2021年1月增至60.37亿元,6月更是飙升至124.96亿元。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,成为了压垮隆鑫的最后一根稻草,工厂停工,销售停滞,现金流彻底断裂。
走投无路的涂建华开始变卖资产自救:股权、房产、豪车、收藏品……然而,这一切都已无力回天。破产重整的过程如同拉锯战一般漫长而痛苦。2023年,中国合伙人基金承诺投资100亿元,却仅支付5亿元保证金后违约;2024年,管理人最终选择分拆出售隆鑫的资产。
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:老对手宗申左宗申以8.13亿元的价格拍下隆鑫通用29.99%的股权,成为第一大股东。涂建华苦笑着说道:“左宗申跟我斗了三十年,最后还是他赢了。”
令人唏嘘的是,即使在崩塌之前,隆鑫通用仍然保持着盈利: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93.35亿元,同比增长30.62%;2022年出口摩托车超过100万辆,蝉联行业冠军。然而,这一切都与涂建华无关了。他输掉了他的商业帝国,也输掉了人生翻盘的最后一张筹码。 他站在朝天门码头,看着波澜壮阔的长江,或许也在思考着这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,以及未来之路该如何前行。
"
发布于:上海市